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海鲜+啤酒为何患上肾衰竭

发布者:寻医网小编发布时间:2014-07-30 点击量:0

   核心提示:巴西世界杯球赛结束了,可少数因熬夜、胡吃海喝而诱发肾衰竭的病人却还未能出院。
 
 
  专家介绍,不良的生活方式、糖尿病高血压、滥用药物等都是导致肾脏损害的重要因素,人们可通过查尿常规、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方法检测肾脏病,还可通过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等检查,及早发现肾脏疾病。
 
 
  海鲜+啤酒,最伤肾的吃法
 
 
  【典型故事】张先生,在连续多日的吃海鲜、饮啤酒、熬夜观战世界杯状况下,出现恶心呕吐、尿少、意识模糊住进医院,经查,确诊为高尿酸血症肾病导致的急性肾衰。为何吃海鲜就患上了肾衰竭?
 
 
  【专家释疑】项金华介绍,海产品属于高蛋白食物,含有嘌呤核苷酸成分,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嘌呤代谢紊乱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均可使血尿酸升高。当尿酸盐在血中浓度呈过饱和状态时,尿酸盐析出结晶可沉积于肾脏,造成肾实质损害,这就是“痛风性肾病”,又称为“高尿酸血症肾病”。
 
 
  若海鲜、啤酒同吃,还会引发痛风症。大量食用海鲜时,再饮啤酒,会加速体内尿酸的形成,尿酸过多会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引发关节和软组织发炎。当痛风发作时,不但被侵犯的关节有红肿热痛,甚至会引起全身高热。
 
 
  因此,吃海鲜时,可备些姜末、醋和白酒,可起除腥、杀菌、散寒、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如果吃完海鲜又喝了啤酒,应多喝白开水或苏打水,避免形成痛风性肾病。
 
 
  药物减肥,引发急性肾衰竭
 
 
  【典型故事】李护士长,在美丽的推动下,萌发减肥念头,她开始通过药物减肥。原以为能立竿见影,结果吃了1月后,逐渐出现尿少、腹痛、浮肿等症状。一检查,被诊断为急性间质性肾炎(药物性)。
 
 
  【专家释疑】项金华指出,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减肥药中,都含有利尿药的成分,直接作用在肾小管,对肾脏造成损伤。另外,减肥药中的一些对肾脏有毒性的物质,在通过肾脏代谢时,造成肾小球、肾小管的损伤和破坏,导致肾脏急性衰竭。
 
 
  尤其是,现在有些减肥药的生产极不规范,经常以食字号或健字号出现,还有些连正规批号都没有,因此大家在减肥时,一定要理性对待。
 
 
  同时,项金华还提醒大家,目前抗生素被人们滥用,除了造成耐药性外,还可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药物性肾损伤”。所有抗生素都要经过肾脏代谢与排泄,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就是肾毒性,可引起肾小管损伤、阻塞,肾血管收缩引起肾血流减少,肾功能减退等。
 
 
  不同抗生素,其结果都是在长期用药期间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或者尿量异常等肾脏损害表现。一旦发生,需立即停药,以防最终导致肾衰竭。
 
 
  经常憋尿,感染后损伤肾功能
 
 
  【典型故事】小金(一位女驾驶员),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憋尿,最近一周,有时会尿频,上完厕所回到座位上又想去,有时还会出现腰部酸痛感,大量喝水后会好些。小金心想,这是不是尿路感染
 
 
  【专家释疑】项金华建议,平时可多注意身体的一些细小征兆,如晨起眼睑或颜面部水肿、小便有较多泡沫、尿色加深或呈洗肉水样、夜尿增加、乏力、腰痛、贫血、恶心、口气有尿骚味、皮肤瘙痒等,都可能是肾脏疾病的早期信号。
 
 
  夏季是尿路感染的多发季节,特别是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尿道口离肛门近易被细菌污染,尤其经常憋尿、月经期、妊娠期、绝经期和性生活后更易发生感染。
 
 
  因此,要注意:增加机体免疫力,保持规律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勤排尿是预防尿路感染最简便而有效的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由前往后清洗或擦拭会阴部及肛周皮肤,经期勤换卫生垫,性生活前清洗会阴,性生活后立即排尿;多淋浴,少坐浴。
 
 
  【相关链接】危害肾的坏习惯
 
 
  一、不良饮食习惯:
 
 
  1.吃得太咸。口渴后喝大量的水,易致高血压,增加心脏和肾脏负担。
 
 
  2.喝水少。尿量会减少,尿液中的废物和毒素浓度就会增加。
 
 
  3.饮料代替开水。饮料中的咖啡因有利尿作用,促进水分排出,越喝越口渴;咖啡因还使血压上升,引起肾损伤。
 
 
  4.蛋白质过量。会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发展成慢性肾衰竭,即尿毒症。
 
 
  二、不良行为方式:
 
 
  1.滥用药物。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是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的,很多药对肾脏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2.经常憋尿。引起泌尿系统抵抗能力降低,导致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一旦感染反复发作,影响肾功能。
 
 
  3.吸烟。长期吸烟危害多,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致高血压。高血压长期控制不好,引起肾功能减退。

TAGS:
分享到: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杭州新闻网所有 版权所有(C)1999-2015 jiankang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粤)字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招租QQ:369239560   广告招租电话:13028874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