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广州试点区域医联体 医务人员工资有望提高

发布者:寻医网小编发布时间:2014-02-17 点击量:0

广州今年将试点设立区域医联体、大力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推行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昨日,广州市副市长贡儿珍在2014年卫生工作会议透露了上述工作计划。她说,计划从今年开始到2016年本届政府任期后三年,把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水平提升,同时解决好广州地区医疗资源配置。引导病人合理就诊,将着重从社区医院着手。

  区域医联体内医生可多点执业

  “今年的重点工作,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贡儿珍说,广州市今年要继续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探索分级诊疗模式。其中,将选择部分区(县级市)开展医疗联合体试点,探索实行区域医疗联合体内医师多点执业。

  接下来,荔湾区将率先试点医疗联合体,医联体由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加若干区级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成,区内三甲、二甲、社区医院大结盟,联手提供“就医一条龙”服务。在同一医联体内,所有检查结果互认;医院内的检查设备共享,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精细检查仪器和适宜的药物,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可帮助其预约大医院专家门诊以及相关检查,让患者优先就诊;另外,医联体内医师可以多点执业,加强医生在医联体内的流动性。

  对于医联体内医生可多点执业的试点,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江医生认为正当其时,他说:“目前,医院和医生是一对一关系,医生是属于某家医院的‘单位人’,实行多点执业以后,医生要走出去,跟着患者走,成为社会资源。”他认为,这样,好医生可以充实到基层医院,另外,也可为医生增加收入。

  用医保制度引导居民社区首诊

  “近年来,广州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门诊量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大医院,很多常见病病人都跑到大医院去就医,加剧就医难问题。”贡儿珍分析认为,这其中有基层卫生医疗服务人员水平、设备的问题,也有用药的问题。她说,现在全市几百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采用基本药物制度,可用药物较大医院少;另外,大医院都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导致基层与大医院的药物不能很好对接。有的病人在基层就医面临无法拿到合适用药的难题,在选择就医的问题上,自然就直接选择了大的医疗机构。

  贡儿珍透露,建立医联体,也有助于引导居民优先到社区就诊。“广州地区的医疗机构,有的属于卫生部管理,有的属于省管、部队管,广州探索的医联体,也是为了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其中一个措施是,患者到大医院挂不到号,通过社区医院就走绿色通道,让大医院为重症患者加筹。患者凭在社区医院开的盖有医联体印章的检验单,到大医院可优先检查,免收挂号费和诊金。

  “将研究制定以医保政策为引导的社区首诊制度,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到社区分级诊疗机制。”贡儿珍说,目前在医保引导方面,政策有一定倾斜,但不足以拉开距离,接下来要研究分级诊疗的医保政策,扩大在基层与其他医院就诊医保报销比例的差距,提高通过基层转诊与直接到大医院的报销比例。

  力争四成医院有居民签约服务

  贡儿珍说,实际上基层在社区更贴近群众,接下来,广州市将进一步延伸向市民免费提供11类37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同时,为居民建立健康服务管理,并与社区的养老工作结合,把部分病人争取在基层就医。

  在加强基层服务方面,还将在荔湾区、萝岗区试点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争取4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民签约服务。为此,将把财政资金重点投放到基层,用以解决基层设施和设备不足,解决全科医生和卫生技术人员的编制和提高人员待遇,让市民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吸引群众到基层就医。

  贡儿珍说,各区(县级市)要落实对编制未满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入编工作,实现到岗率不低于90%,研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聘请的方式,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编制和人员不足的问题。并逐步提高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将好医生留在基层。并落实广州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争取年底要实现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1.3名以上全科医生。

  在用药方面,今年还将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开展配备使用情况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并在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平价药包。

  荔湾区将率先试点医疗联合体,由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加若干区级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成,医联体内所有检查结果互认。

  医联体内,患者到大医院挂不到号,通过社区医院则能走绿色通道,让大医院为重症患者加筹。凭检验单到大医院可优先检查,免收挂号费和诊金。

  将在荔湾区、萝岗区试点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争取4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民签约服务。


TAGS:
分享到: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杭州新闻网所有 版权所有(C)1999-2025 jiankang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粤)字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招租QQ:806663339   广告招租电话:1879595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