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小医院门可罗雀 病人:社区医院不是看病的地方

发布者:寻医网小编发布时间:2014-03-13 点击量:0

 小医院的问题是,硬件上不行,CT、核磁共振这些必要的检查没法做,软件上人员配备不像大医院,再加上小医院能够开出的药品范围也很窄,大医院能开的药,很多小医院是没有的,病人舍近求远也是没有办法。” 医生:其实,有些病,咱是看得了的,有些 病人就是想不开,非要往大医院挤……

  病人:社区医院,人家本来就不是看病的地方嘛。

 北京,门庭冷落的社区医院。 摄影?邵欣10月4日,上午10点,74岁的王大爷颤颤巍巍地来到亚运村医院,昨晚吃的一小块烤红薯,让他足足折腾了一晚上,胃里堵得慌。3块钱挂了个内科门诊号,他要问问大夫这到底是怎么了。

  从王大爷居住的安慧里小区,步行到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概需要5分钟。在患高血压冠心病的这10多年里,他经常在这里打针吃药做各种检查,和这里的几个大夫熟悉得像是老朋友。

  到亚运村医院看病的居民,大多像王大爷一样,头疼脑热,做些简单检查,或者被猫抓了、被狗咬了,无非是打个针吃个药,情况稍微复杂一些的病人,往往直接去往附近的安贞医院或中日友好医院。

 国庆长假, 病人更加稀疏,主治医师燕双玉坐在内科诊室里看起报纸来。“其实,有些病,咱是看得了的,有些病人就是想不开,非要往大医院挤。”恶性循环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亚运村医院因此而建立,迄今,这所医院已经运营了近20年,医护人员从当初的20名增加到了目前的100多名,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结石科、中医科,称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燕双玉现年48岁,大学毕业后,在“企业办社会”时期进入企业医疗站,几经辗转来到事业编制的亚运村医院,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3年。内科总计六名医师当中,她是资历较老的一名。

  十几年来,燕双玉发现,每年从各大医学院校招聘来的新同事,往往工作不超过一年就纷纷离开了,起初,她非常纳闷。在她看来,这些刚分配来的新大夫,勤奋好学,专业知识也很丰富,还有几个是从名牌医学院毕业的博士生,本来以为,这些青春洋溢的同事们会给亚运村医院各个科室带来全新改观,不料都陆陆续续地走掉了,她非常惋惜。

  “后来我听说,人家图的,只是一个北京户口,等户口一落下来,就立刻投奔大医院了。”

  主管护士郝玉宝与医院的很多新同事关系不错,这些大学生也愿意和她谈心事。这些年里,她见一拨拨同事来了又走,感触良多。尤其印象深刻的,是该院肾结石科曾经引进的一位高材生。

  刚到医院的时候,那个新来的小伙子很有热情,也想在这里做出点事业来,分内分外做了很多事。亚运村胆结石、肾结石这个科室,基本上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但后来,干了不长时间后,碎石科的工作停了下来,除了院方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个人原因,“完全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在业务上,没人和他配合,他自己很困惑。”

  后来,那个同事还是离开了。

  工资低,条件差,好大夫留不住,科研能力提不上去, 病人到了医院得不到明确诊断,不是含糊其辞就是提示转院,久而久之, 病人对医院和医生的素质失去了信任,稍稍有钱的病人,宁可绕远多花钱去附近的三甲医院挂专家号问个明白,也不到小医院来看病,除非感冒发烧没办法,才就近到社区医院来拿些药。

  病人这种心态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即便好大夫选择在亚运村医院工作,经手的病患,不是感冒发烧就是猫抓狗咬、打打预防针,在医学院学习的专长技能发挥不了,时间长了肯定要另攀高枝;好大夫走掉了,刚刚建立的信任又没了,病人觉得医院能力更差了,索性就更不来了。

  燕双玉也承认:“在我们这所医院,学历背景稍微好一些的,也就是个大学本科,还有一些员工,是早年从地方上的医专、卫校分配到这里来的,不像人家大医院,本身学历就高,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也多,见得病人多了,经验就丰富,有时候人家不用仪器检查,就能判断出这个病到底是什么情况,于是,人才都流到大医院去了。”医改了,投入更少了

  北辰卫生服务站,与亚运村医院隔着一个居民小区,两者之间相距不过一千米,是一个在规模和人员配备标准上都要更低的社区医院,深居亚运村社区街道服务中心宽阔的大院里。

  10月3日下午,记者前往采访时,医院非常安静,很少有人走动,只有一名病人与大夫轻声交流后,开了些药离开了。进到医院,隐约从某个科室传出来的,是王杰在唱《一无所有》的歌声,几个着白大褂的大夫斜倚在长椅上懒散地聊天。

  这家社区医院,负责的是附近居民的日常疾病管理,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的常规检查和处方药的提供。全科大夫薛文利今年59岁,从“文革”时期从医,到现在她已经在这个领域里工作了40多年。她说,有些病人,对社区医院和小医院真的是不信任,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病也非要到大医院去挂专家号,完全没必要。

  “有些 病人后来和我说,走了一圈,花了很多钱,最后还是和我一样的处理结果,所以有时候,我就劝病人,你这就是高血压,只要把状态稳定住别让它恶化就行了,老跑大医院,没用。”

  薛文利介绍说,作为一个社区医院的全科大夫,每个人都要经过至少一年的专业培训,从儿科、内科、外科等等,都要懂一些,有些病情是很简单就能判断出来的。“其实,我当年就是没有读一个正规的大学,否则,我也不在这里待着了。”薛文利长叹一口气说。

  作为一个成熟社区,亚运村还是聚集了周边不少的居民,亚运村医院多年来也累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信誉。但是,如主管护士郝玉宝所说,一年多来,政策调整,一级以下医院要全部改造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亚运村医院撤掉了原来的牌子,换成了亚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将大量精力用到往各个社区建立医疗档案了,真正用在医疗软件和硬件上的投入,反倒比以前更少了。

  在亚运村医院,除了极重 病人需要简单检查后立刻转诊,一些并不算重的患者也常常要短暂停留后离开, 医生主动介绍病人退掉已经挂了的门诊号,到附近的安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大医院就诊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郝玉宝呵呵一笑坦承,其实,这并不单纯是为 病人负责、怕给 病人耽误病情,医生也是在为自己的饭碗考虑。“如果自己明明没有这个金刚钻儿,却非要揽下这桩瓷器活,出现误诊、酿成事故,医生是要担责任的,在院方和患者那里两头不落好,与其这样,大夫也很干脆,直接让 病人去大医院。”

  亚运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燕双玉也一脸尴尬,“医患纠纷,很多都是小医院,稍微有一点问题,病人就找上门来了,大医院很少出问题,即使有问题,你也很难找到人。”

  不过,在燕双玉看来,患了大病和重病去大医院救治,这不难理解,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小医院肯定是没法和大医院比的,“哪天如果我自己生了病,也肯定要去找专家”,但问题是,如果小病也要挤到三甲医院挂个专家号,那实在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

  “小医院的问题是,硬件上不行,CT、核磁共振这些必要的检查没法做,软件上人员配备不像大医院,再加上小医院能够开出的药品范围也很窄,大医院能开的药,很多小医院是没有的,病人舍近求远也是没有办法。”燕双玉说。

  多位在亚运村医院就诊的病人说,其实,如果是小病,这些社区还是不错的,一来挂号费和药费也都相对便宜些,二来不用排长队,在大医院两三个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可能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所以,很多居民是先到大医院确诊,然后到附近的亚运村医院定期开药、打针,节省不少时间,很方便。

  10月3日下午,一位居住在附近的女士,不小心在家中被狗咬伤,急匆匆赶到亚运村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她半开玩笑地说,社区医院,人家本来就不是看病的地方嘛。


TAGS:
分享到: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杭州新闻网所有 版权所有(C)1999-2025 jiankang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粤)字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招租QQ:806663339   广告招租电话:1879595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