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温岭医生被杀案-医患暴力止于何时

发布者:寻医网小编发布时间:2014-03-11 点击量:0

2013年度健康新闻系列回顾:温岭医生被杀案引各方思考导语:2013年,对于当下如履薄冰的医患关系而言,又不是平静的一年。

众所周知,10月25日上午,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的起恶性袭医事件,事件结果导致该院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死亡,主治医师王伟杰与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江晓勇受伤,事件恶劣之程度让全国愕然,常年饱受误解、危机和工作压力折磨的医生群体也爆发出积聚已久的愤怒。

温岭医生被杀案??这一件任何人都不愿意发生的悲剧,成了第四季度乃至全年“最典型”的恶性医患冲突案例,也是中国当下医患对立这一“重症”的缩影。虽然,舆论的天平开始对医生倾斜,各方人士也抛出解决医患对立的“良方”。但是,医患关系恶化何时被弥合?谁也给不了答案。当下,大部分人也只是希望,2014年关于医患冲突暴力的事件能少一些。【更多】

温岭医生被杀事件回顾:鼻部微创手术引发的血案

10月25日上午8时20多分,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像平常一样出诊专家门诊,正当他看完第一个患者时,早已赶到医院的犯罪嫌疑人连恩青闯进办公室对对王云杰袭击,争执过程中,王云杰捂着伤口跑出了办公室,跑到了二十几米外的口腔科。但是慌乱中,王云杰不慎绊倒,连恩青赶上来,将王云杰按倒,连刺7刀,每刀都刺中心脏。根据事后数家媒体的采访稿件,行凶过程中,连恩青脸上表情“很平静”。

争吵的声音惊动了对面诊室的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60岁的王伟杰和口腔科的蔡敏秋医生,他们分别拿着凳子和推车,将连恩青推开,争执中王伟杰右胸被划伤。随后,连恩青来到一楼CT室,持刀捅向正在读片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江晓勇后者身中数刀后,握住了他的手腕,并和赶来的保安将连恩青制服。

整个行凶过程仅5分钟时间,而倒在地上的王云杰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但同事们还是不死心,把他送进急诊抢救室……两小时后,温岭官方发布消息: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名医生被捅伤。随后又称:该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因抢救无效死亡。

经过调查发现,导致连恩青的行凶竟是一次他自认为的“手术失败”:2012年3月,连恩青在温岭人民医院动过一个颔窦炎的鼻部微创手术。术后几个月后,他感觉病情没有好转,症状反而更重,连恩青认为是手术出现了失误。不到一年来,他去了医院至少40多次,他甚至跪在医生面前,请求给他治疗。

不过,院方给出结论均为“副鼻窦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但是,连恩青对这个诊断结果表示怀疑,他随后赴外地多家医院诊断,医生均表示他身体正常,并无异样。在连恩青看来,他的病痛并没有得到好转,这都归咎于“医生串通好谋害他”。

今年8月,连恩青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接受精神疾病治疗,医生对其的诊断结果为“持久的妄想性障碍。”但是,在出院之后10多天,连青恩就带着一把榔头和一把近30厘米长的匕,走向了他熟悉的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蔡朝阳回忆,是他给连恩青拍了第一张CT,此后多次接触连恩青。他事后反思,如果当初不纠缠于鼻子问题,转而关注连恩青的心理疾病,悲剧或可避免。

12月中旬,温岭医生被杀案已被移交至法院,并将择日开庭。

医生集体爆发愤怒:大环境不改,暴力依然随之而来

温岭医生被杀案的消息被传播后,与之而来的就是各界一片哗然,而王云杰所代表的医生群体反应更为激烈。在过往医患关系的冲突中,医生往往直接被定性为“有错”然后直接遭到“判决”:辱骂、推搡、甚至见血暴力,而“判决”他们的人有可能是自己曾经救过的患者和家属。

因此,这场恶性杀医事件也成了饱受压力的医生爆发愤怒的契机,他们通过一切可以传播的途径??微博、微信及媒体,将自己的愤怒与悲哀展示在公众面前??确实,在长期舆论不公正的对待下,医生有理由这般愤怒。

医疗界最著名微博大V@医生哥波子(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为本省所辖的广医二院ICU主任被打一事高呼“他们打的何止是医生!”,而面对温岭医生被杀案时,@医生哥波子先在微博中略显无奈:“这个社会怎么了,医生该怎么办!”;“如果遏制医院犯罪的措施不力,看来每个科室得配武警了!真是令人气愤!”

随后他在10月29日《南方日报》的撰文上指出:“造成医疗纠纷呈爆炸性增长和医疗执业环境恶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一是法学界对医疗行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没弄明白,即定性不准;二是医疗投入不足,且医疗资源配置不公,医疗风险保险机制缺失;三是整个社会缺少宽容。三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一句话,就是制度或体制的原因所造成的。”

另外一名医疗界微博大V,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协和章蓉娅在温岭医生被杀案后两天才通过手机转发这条消息:“最近一周已发生三起恶性伤医事件,这就是中国……”。另外,她在10月30日晚间3小时内连发三条微博:“时常会遇到挂不上号的患者,住不上院的患者,没有钱的患者,为看病砸锅卖铁居家艰辛的患者……我们无能为力,却还得为卫生体制买单,背上骂名……”;“很多人都在骂医生护士的态度问题,的确,医疗行业亟需改善服务。虽然态度差部分归咎于病人太多、人均看病时间太少,一天只看10个病人每人看半小时和一天要看100个病人每人不到5分钟,肯定给患者的主管感受不同。”;“惨剧的发生令人伤心,但是那些冷血的评论更令人寒心-……对于这些冷血的人,我无言以对,只想远离!”

另外,就在温岭事件发生当天,健康界传媒发出了《医院暴力零容忍倡议书》,这份倡议书得到了包括@协和章蓉娅、@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等医疗界人士的支持,该文其中提到:“当今,打、砸、伤、杀暴力行为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本应是生命港湾的中国医院。如此下去,医将不愿医,患将无所医……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艰苦卓绝,我们必须致力于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质量与安全”,并表示“体制缺陷和管理落后造成的灾难,均不能让医疗体系自我吞咽和消化……院暴力行为频发,必然造成医患双输,政府失职、行业失声和媒体旁观必然造成医院暴力继续上演。医者的痛将日益难抚,患者的怨将越积越深。本是同根生,共为疾病苦,医患相害为难般?”

在《医院暴力零容忍倡议书》签名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文源院长通过健康界网站,表达了对医院暴力事件频发的看法,他认为原因有三:一是老百姓的素质并不是很高,这个月连续发生6起医院暴力事件,很多患者家属太过于无理取闹,他们总认为,医生只要看病,就一定会医好;二是媒体的舆论导向,目前社会上很多针对医院的宣传都过于负面,应该为患者传递正能量,而不是一味的打击;三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作为医院管理者,我们总是教医生从自身找原因,学会和患者如何去沟通,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其实,越来越多的医院暴力事件,到最后受到伤害的都是患者。”

对于医闹暴力事件,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南方日报》访谈时谈到:“治安事件不要一碰上医患矛盾就囫囵吞枣、蒙混过关,不能说家属道歉了就改变犯罪的性质,犯罪还是犯罪,该处理还是要处理……医闹现在闹得这么凶,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对很鲜明的错误做鲜明的处理,与之前对医闹者处理太轻有关。”

然而,温岭医生被杀案只是2003年至2013中40多起恶性暴力袭医案中的其一件,在十年来无数医闹风波中更是冰山一角,时刻充满危机的工作环境让医生在担惊受怕之余,也感到愤怒和心寒,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表示:“即使有宣泄愤怒的途径,但是这几乎让人喘不过气的医疗环境不改,一切都是白搭!”

温岭医生被杀案后的转变:舆论倾向理性与慰问,对医生评价重拾公允

正如李文源院长所言,导致今日医患关系严重对立,舆论传播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其中媒体的引导可谓是“功不可没”。

确实,在过往的医患事件报道中,医生与患者在大众媒体中被“不偏离事实”的基调中塑造成对立的关系,医生与护士变成了“只会收小红包”“看病态度恶劣”的“恶人”。这种“非尊重事实”的、保护天平几乎一致倒向“弱势群体”患者的新闻报道,使得不少医护人员痛批“有失公允”。

不过,温岭医生被杀案传出后,舆论方面出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转变。

在温岭杀医案风波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后,在事发后的三天内,这条消息的后续深度报道也逐渐见于全国各家纸媒的报端。10月26日,新华社《三问温岭杀医案》一文直接指出:“温岭杀医血案,再次将医患关系推上风口浪尖。医患曾是社会里最亲密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关系之一,然而为何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变得如此脆弱甚至可怕?”;而作为健康类的头号纸媒之一,《健康报》当天头版先刊登《严厉打击残害医务人员犯罪行为》、《不能纵容指向医院的暴力》、《温岭一院遭遇“黑色星期五”》以及《“不严惩凶手是最大的伤害”》,在《温岭一院遭遇“黑色星期五”》中,他们引用受伤医生王伟杰一番话反映出医护人员的心酸:“对于每一位来就诊的患者,医生都想千方百计地把他看好,等病治好后,只要患者说一声谢谢,我们也就知足了。”

另外,在10月28日至30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京华时报》、《广州日报》等,在对王云杰医师表示了哀悼之情的同时,也对医院暴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其明辨“大是大非”之态度,“批判旗帜”之鲜明,反倒让不少网民有点“不适应”,更有网民激烈的表示:“作为过去煽动医患关系的始作俑者之一,如今却发出同情医生的言论,这感觉如同猫哭老鼠一样。”

同样的,舆论风向转变也见诸于互联网,作为健康类网媒的头号媒体之一,搜狐网健康频道对温岭医生被杀案进行了详尽的还原与专题跟进,指出“医生的本质是救人,但谁来救救医生”,并在王云杰医生出殡的当天,将页面换成了黑白色,按照搜狐的说法:“用我们的方式去悼念。”而另一个健康类媒体的龙头39健康网也对温岭杀医生案作系列报道,但相比起该网此前的专题《中国医生状况惊外媒》的声势则小很多,不过,专题中也“好心”的对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提醒:“中国医院工作人员屡遭暴力伤害,这样的事也可能发生在美国。”

另外,在微博之上,声援医生的言论也是前所未有的多见,“过去曾经对借题发挥对医德炮轰的网民”忽然在一夜之间态度180度转变,就新浪微博而言,对王云杰医生的哀悼和痛斥医疗暴力的声音接连不断,同时也对医生们表示理解和慰问??这与一年多前,哈医大附一医院实习医生王浩被刺死后还有六成网友表示“高兴”的窘况呈鲜明反比。

媒体对医生“重拾公允”,网络舆论的对医生的同情,实际上也折射出中国舆论由过去全民“亢奋”逐步转变为冷静的趋势。家庭医生在线评论性文章《理性舆论回归医患关系是好开始》中认为,这一切的发生与自媒体的勃发是有一定关系:“伴随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勃发,舆论话语权从过去(传统)媒体独家把持,逐步被分割到更多来自各领域的个人或群体手中……医疗界大V不遗余力的通过这些微博、微信等载体发布出未经传统媒体加工筛选、更贴近真实的信息,促使民众重新梳理和思考过去只能“管中规豹”的医疗界。因此,舆论天平倾向于医生,也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温岭医生被杀案后,同情与哀悼之言比比皆是,但是攻击医生从而发泄不满的言论也是存在的,言论中依旧是充斥着“杀得好”“该杀”等字眼,而《健康报》的《温岭一院遭遇“黑色星期五”》中也明文写道:“当大家心急如焚地守候在急诊室门外时,一位围观的老奶奶却说,医生态度不好,就应该被捅。还有人说,现在的医院就知道赚钱,肯定是医生把人家逼得没有办法,人家才会杀人。一位患者甚至说,杀死一个医生,下次来看病,服务态度肯定更好了。”当然,这些言论也被各种谴责声中被掩盖得无影无踪。

未来:医患对立何时终结无答案,只希望2014不要发生又一起类似事件

舆论上的支持,对医生是一支避免大规模“口水仗”的强心针,也暗示出医患关系在舆论中发生微妙的转变。但是,在《理性舆论回归医患关系是好开始》看来,舆论倾向转变最多是处于“标志性转变”的地位。

“在当下整体的医患关系环境中,这种舆论转变仅是作用有限的“保守治疗”??不能掩盖袭医事件再次撕裂医患关系互信的负面影响,对日后减少医闹甚至恶性袭医事件没有丝毫作用,因为大部分舆论除了谴责暴力外,并没有过多着笔于当代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认识批判和警醒。”

那么,医患关系对立这一“绝症”如何才能得到“根治性的治疗”,这篇评论文章所提出的隐藏问题,早在发表之前有媒体“纷纷作答”,如官媒《人民日报》傅达林撰文的《医患关系从哪里攒起信任》中提到:“可惜的是,现在医生的专业知识在提高,但常忽略与病人之间的沟通,甚至面对病人的知情诉求,以“讲了你也不懂”来回应,加剧了医患关系的裂痕……只有创造更多的沟通机制,对当前医患信任关系的改善和重塑,可能是剂“惠而不费”的良药。”

“很多患者认为,到医院花钱看病,属于消费行为。患者就是消费者,医生治不好病,必须赔钱偿命。这样的观点看似有道理,其实很荒唐……一旦发生医疗意外,医患之间立刻就会由‘同路人’变成‘陌路人’,病治好了,医生就是天使;病治不好,医生就是魔鬼。”虽然《人民日报》记者白剑锋的《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发表于今年5月17日,但这种“医患关系异化为简单的消费关系是医患对立根源之一”的说法得到了@庄一强等医疗界人士的认同。

“患者和家属对医疗的认识已异化为简单的消费关系,肯花钱就能获得药到病除的治疗,这种简单的“就医消费”论往往带来“医疗万能”的过高期望,一旦期望破灭,则有可能衍生出见诸媒体的暴力事件。”

同样的,各家媒体抛出的药方是一套接一套,浅则是单方面在医院加强安保、增加医患之间时间与空间沟通;深则是敦促医改尽早完成、建立完善的法规和第三方调解趋势与渠道……但如徐达内先生所言:“近年来关于医患关系的讨论已经很多。作为极端个案,温岭医师王云杰之死,连日来更是激发出大段老生常谈。”而有人士也悲观的表示,各种看似“药到病除”的“良方”,不是“因触犯某些固有利益或责权不明晰而被半路腰斩,要不就成为一纸空文。”

对于相关部门来说,温岭医生被杀案的恶劣程度已不能用震惊来形容。在温岭医生被杀案后,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浙江温岭医生被杀案十分关注,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因医患矛盾引发的暴力事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医疗秩序。

而早在10月21日,公安部就下达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不过,较为讽刺的是,这篇《意见》发表还不到5天,王云杰医生就成了医患暴力冲突的牺牲品。对此,公安部再度作出了表态,各地公安机关要始终坚持对医疗暴力“零容忍”。

当然,医院方面也没有闲着,为表达对医患暴力的愤怒和抗议,11月5日,上海博润医院和上海中山医院分别将辖区公安分局教官及跆拳道黑带4段高手请进了医院,教医生如何防身自卫。然而,这种类似走过场式的“反对医患暴力”表态,却被不少媒体斥之为“笑话”和“黑色幽默”。

总而言之,对医患关系弥合起到真正作用、且“惠而不费”的良方到底在哪里?谁也给不出答案。医患暴力止于何时?这是个未知数。就当下而言,大部分人只希望在2014年,类似温岭医生被杀案的医院暴力事件能少发生一些,不,准确来说,是不希望再发生。

TAGS:
分享到: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杭州新闻网所有 版权所有(C)1999-2025 jiankang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粤)字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招租QQ:806663339   广告招租电话:1879595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