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中医药优势,科学合理分类
国家医保目录自2009年后再也没有调整过,此次调整亦是众望所归。对于哪些中药应该被调整进入医保目录,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2009年版目录,中药产品种类从823扩大到987,数目提升19.9%,西药产品种类从1031扩大到1164,数目提升12.9%。针对新版目录如何扩容的问题,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孙树椿认为,新版目录扩容应遵循中西药并重原则,兼顾中医用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特点,扩大中成药目录,为临床中医师提供更多的选择,扩大目录品种范围,不会导致医保费用增加,虽然选择多,但临床医师处方范围有限。目录遴选针对中医药的优势病种应有所倾斜,如骨伤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安效先主任建议,根据国家政策支持方向和流行病学研究,新版目录中也应扩容儿科类中药品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朱立国指出,中医药理论决定了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病的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需要不同的药。如果限制只能使用一种或者几种药,就大大限制了中药的使用,影响了临床疗效;现在临床常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医保里有什么药就用什么药,而不是根据病情来选择,这是不合理的,既影响疗效,也造成了浪费。
目前医保目录中部分产品的功能与医保目录的证型分类不一致,例如:某产品功能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而医保证型分类为益气复脉剂;部分疾病的主要证型在医保目录中暂未体现,例如:医保目录中目前遴选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品主要针对虚证如气虚血瘀型,但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以实证为表现的心律失常(如痰热扰心证)患者越来越多。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季绍良指出,新一轮医保目录(中成药部分)仍应按功效进行分类,但应更加科学,尊重事实,兼顾疾病谱变化规律,合理划分。
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对品种、剂型、规格都进行了明确的限定,有利有弊,新版新医保目录应如何对待该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杜守颖认为,应参考新版《基本药物目录》按照“品、剂、规”三个层面遴选品种。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金哲提出,关于剂型选择,应按照中医药理论和用药需求,遴选适宜的剂型,满足临床现实需求。目录遴选突出更年期综合征等中医药优势病种和品种是必要的。
医保遴选标准,基本原则先行
中药注射剂在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的治疗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中药注射剂是目前中成药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剂型类别,存在一定的滥用情况,给医保基金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季绍良指出,进入新一轮医保目录的中药注射剂应是治疗急症、重症的品种,或者针对口服疗效不佳的疾病,而且具备研究证据,能够说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首席专家晁恩祥提出,中西复方制剂原则上不建议增选。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西复方是中药中一个特殊的品类,在上呼吸道感染、缺铁性贫血及糖尿病等领域该类制剂开发较多,但是随着药品研究的发展,中西复方的局限性和问题,也逐渐暴露。与会专家基本达成共识。
针对新药的问题,杜守颖教授指出,新药进入医保要考虑其临床安全性的问题。“新药临床应用时间有限,上市后没有进入医保其使用人群不会很多,而一旦进入医保则意味着在临床可大量使用,使用人群一下子扩大了很多倍,会不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者不良反应?这些问题都要考虑。” 北京中医医院原院长李乾构认为,近期获批的新药品种,特别是2007年后获批的新药,研究基础扎实,功能主治清晰,符合国家政策和临床应用趋势,应鼓励创新。满足重大需求,解决重大难题,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新药品种应给予政策性倾斜,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药优势明显。晁恩祥介绍,因为中药新药研发成本巨大,临床推广的费用也比较高,如果不能进入医保目录,则意味着临床使用受到很大限制,从鼓励产业创新的角度,可考虑适当引入。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介绍,根据主管部门委托的相关研究,原料含濒危资源药材,药材不能保证供应的品种和不良反应明确的品种,不建议遴选入新医保目录等。朱立国院长指出,已进入10个省市以上医保目录的品种一般为临床急需,这样的品种调入具备充分的现实需求依据。
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与目录遴选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关于印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均提出目录遴选对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意义或要求,目前多数企业和产品也围绕相关要求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但是针对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研究证据的评估办法、标准和流程。季绍良和李乾构教授认为,应建议鼓励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研究,主管部门尽快制定配套措施和执行文件循证医学相关的研究方法体系相对成熟,可作为目录遴选的参考依据之一,药物经济学相关的研究方法体系仅作为目录遴选的参考。“与现有的治疗药物相比,调入的药品临床疗效是否更好,性价比是否更高?我们的经济实力、医保基金能否支付得起?这些应通过咨询专家和临床专家来评定。” 孙树椿教授建议。晁恩祥教授认为,循证医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论对临床实际的指导意义是有限的,特别是对中医药。而目前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尚属起步阶段,离决策应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相关文章
杭州新闻网所有 版权所有(C)1999-2025 jiankang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粤)字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招租QQ:806663339 广告招租电话:1879595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