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一般都有服药史,常见有以下药物:
1.解热止痛剂 如氨基比林、阿司匹林、保太松、水杨酸钠、消炎痛及非那西丁等。
2.抗菌素 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新生霉素、对氨水杨酸等。
3.植物碱类 奎宁、奎尼丁。
4.镇静解痉剂 巴比妥类、安宁、苯妥英钠等。
5.磺胺衍生物 乙酰唑胺、氯磺丙脲、甲磺丁脲等。
6.其他 铋剂、氯喹、克尿塞、毛地黄毒甙、地高辛、硝酸甘油、异烟肼、百日咳疫苗等。
出血症状发生前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在数月后发病。一般5 - 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停药后症状减轻或停止。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血小板数小于100×109/L,骨髓巨核细胞因药物引起发病机制不同而异,骨髓抑制者,巨核细胞量减少;血小板免疫性减少者则巨核细胞可正常或增多。
相关文章
杭州新闻网所有 版权所有(C)1999-2025 jiankang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粤)字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招租QQ:806663339 广告招租电话:1879595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