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治疗的特点和原则
1、整体观念与辨证施食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界也是相统一的。饮食五味是人与自然界最为密切的联系,人体靠饮食取得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与物质基础,从而达到人体内部阴阳、气血、五脏之间的平衡与统一。在辨证施治思想指导下,实施食物疗法强调辨证施食。如果希望食物更好地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就必须要因人、因症、因地、因时施食,因为食物同样有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的四气五味。如阳气虚畏寒者宜食牛、羊、狗等温阳补气的食物;阴虚内热者宜食水鸭、水鱼、龟等食物;在夏季宜多食绿豆等清热解暑,在冬季宜多食荔枝肉、龙眼肉等温补的食物。
2、重视药物疗法和食物疗法相结合
饮食疗法是药物疗法的一个重要的辅助疗法。古代医学家在肯定药物疗法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强调饮食疗法的重要性。“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之论,说明防治疾病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更应重视食物在防治疾病方面的功效,尤其要药物疗法和食物疗法相对应,切忌在进行药物疗法的同时又进食与药物疗法相反的食物,避免加重病情及拖长病程。
3、强调相应体质类型的饮食宜忌
各种食物都有自己的性味和功效。唐代孙思邈“食治篇”明确指出“食能治病,亦能致病”的观点。食疗一定要符合身体需要,根据相应的体质类型,具体情况,具体病情辨证选用相应的饮食疗法,反之,则有害无益。《金匮要略》云:“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例如:阴虚火旺体质类型者宜滋阴降火之品,如水鸭、水鱼、兔肉等,忌牛、羊、狗、鹅、鸡。因牛、羊、狗、鹅、鸡属温热性质之品,对阴虚火旺者来说,无异于火上加油。
4、协调脏腑,重点顾护脾胃
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互相协调,相互促进,共同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恒定,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任何一脏发生病变,都可能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而脾胃为仓禀之官,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脾气主运化,饮食入胃后,通过脾胃的作用,化为气血,濡养脏腑百脉,才能维持五脏的正常功能。因而食疗在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生理平衡的同时,要特别着意保护和加强脾胃功能。若脾胃功能健全,可以根据具体病证需要,按不同的要求配制膳食。如伴有胃纳不佳、腹胀、大便干结的可加少许莱菔子,一者可开胃消滞,二者可化痰通便,这样就能既协调脏腑又顾护脾胃了。如果脾胃功能障碍者,则必须以调理脾胃在先。如食滞较甚就先用谷芽、麦芽炖鸭肾;如湿盛则用扁豆、苡米、云苓炖猪小肚;脾气虚者先用党参、茯苓、白术炖牛展健脾补中益气,待脾胃功能恢复后,再随症治之。因为脾胃功能的强弱,常是决定食疗能否奏效的关键。对于脏腑虚弱的病人,切忌一味强调“虚则补之”,以免“虚不受补”,不但起不到补益作用,反而加重脾胃负担,加重病情或变生诸症。可采取减轻食疗配料的份量或少佐行气之品,如枳壳、陈皮等,务须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杭州新闻网所有 版权所有(C)1999-2025 jiankang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粤)字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招租QQ:806663339 广告招租电话:1879595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