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前列腺囊肿多动症腮腺炎小儿感冒小儿气管炎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儿科 > 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发布者:寻医网小编发布时间:2013-08-20 点击量:2

  小儿多动症在医学上一般称之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的简称叫ADHD,多动症是儿童和青少年期间最为普遍的心理障碍之一。多动症有三组核心症状:注意力缺陷、冲动和多动,也有的把冲动和多动合到一组症状。

 

7
 

  一、小儿多动症概述

  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首次在20世纪初被讨论。1902年,由一位对孩童疾病有兴趣的乔治史提尔(George Still)医生在伦敦发表了相关文章。他发现一些孩子似乎停不下来,情绪容易起伏,常常惹麻烦。ADHD的主要特征是不专注、过动和冲动,但这些症状多会造成他们很难遵守规则行为或者维持固定的表现。史提尔医生认为这些儿童“对于动作控制有不正常之处。”他写了一篇以此为主题的文章并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美国心理学会公布的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简称DSM)在1980年对于过动症作了第一次的描述,并将它称之为“儿童期的过动反应异常。”之后相关学者经过多次修改后,“注意力缺陷过动症”这个名词终于产生,而它的症状以及诊断的规范也越来越明朗。第四版最新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DSM-Ⅳ)把ADHD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有“注意力缺失”、“过动”、“注意力缺陷合并过动”。 在DSM-Ⅳ里面,注意力缺陷和过动/冲动各有9种症状,符合6种以上的症状就可以确认诊断。同时,每一个症状都必须在一个以上的环境中发生,比如说:在学校与在家里。其它条件包括必须在7岁以前就观察到相关症状,且没有其它的心理因素导致。 使用核磁共振(MRI)与功能性扫描(FMRI,可分析脑部血流量)可帮助我们了解ADHD患者,和一般人脑部结构与功能性的相异处。目前最一致的资料是小脑中间(小脑蚓部,位于脑后下端)及脑部中间区域(包括部分脑干)的大小缩减。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因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二、临床表现

  1、活动过度

  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

  2、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

  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

  会无故叫喊,无耐心做事急匆匆。

  4、学习困难

  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以下是以“注意力”为主的特征:

  1.常常无法注意细节,在功课上、工作上或是其它活动会粗心犯错;

  2.做事或活动很难维持专注力;

  3.别人跟他说话时,经常表现出没有在听的样子;

  4.常常很难依照指示完成事情,无法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不是因为相反的行为或是无 法了解指示);

  5.经常对组织性的工作或规划活动感到困难;

  6.经常逃避或厌恶需要花费心思的活动或工作;

  7.常常忘东忘西(如书本或工作需要的东西);

  8.很容易被干扰;

  9.常常忘记每天规律要做的事情。

  以下是以“过动”为主的特征:

  1.坐着时经常觉得会局促不安,玩手或玩脚,或是不断扭动身体;

  2.在需要坐着的状况下常常会站起来,或课堂中离开椅子;

  3.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会到处乱跑或过度活跃(若是青少年或成人,则是觉得坐立不安)

  4.很难安静地玩乐或工作;

  5.总是静不下来,永远都在进行一些事,或是动个不停;

  6.极度爱讲话。

  以下是以“冲动”为主的特征:

  1. 别人问题未问完,就急着说出答案;

  2. 无法等待轮到他;

  3. 常常在不适当的状况下打断事情/对话的进行。

  三、并发症

  小儿多动症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如果不进行治疗多动症儿童的预后大多不好,在学习方面,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些难以完成义务教育。在个性方面,常以说谎吹牛、怪动作、违拗对抗等来平衡自己的心态。成人以后,他们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能,对学习工作不认真,任性冲动,人际关系不好,加上有些坏习惯很难适应社会,也不受社会欢迎,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人格被扭曲,容易走上歧途。

  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近一半儿童的多动现象会消失,但半数以上多动症儿童的一些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可持续长久。青年时可表现为学业荒废,社会适应不良情感幼稚,互相斗殴;成年时出现焦虑,自尊性差人格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缺乏成就社会经济状况不良。故必须进行治疗,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四、小儿多动症的病因

 

8
 

  小儿多动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至目前仍未明白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6)其他因素: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四、治疗方法

  1、补锌治疗

  多动症的主要诱因是由于孩子体内血铅含量过高。补锌硒,可以帮助铅。微量元素锌硒可以拮抗重金属元素,平时多吃含锌、硒丰富的食品,如新稀宝锌硒宝片、鱼、瘦肉、花生、芝麻、奶制品、蘑菇、鸡蛋、大蒜等可以达到有效补锌排铅,治疗小儿多动症的目的。

  2、认知行为治疗

  对控制多动行为冲动控制和侵略行为有效。

  3、物理治疗

  相对于药物相比,具有无副作用、依赖性疗效显著的特点。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这种物理疗法是通过微电流刺激大脑,能够直接调节大脑分泌一系列有助于改善多动症和抽动症症状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如内啡肽、已酰胆碱,这些激素参与调节人体多项生理和心理活动,能够全面改善多动和抽动症患儿情绪不稳、易激惹、活动过度等表现。

  4、精神治疗

  药物治疗是对症的。动作过多往往经药物治疗而得到控制。同时不可忽视家庭和学校方面的适当教育和管理。对患儿的态度要以耐心、关怀和爱护的态度加以处理对患儿的不良行为及违法举动要正面地给以纪律教育,多予启发和鼓励遇到行为治疗有成绩时给予奖励,不应在精神上施加压力更不能现骂或体罚对有不良习惯和学习困难的患儿,应多给具体指导,执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培养良好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困难,不断增强信心文献资料指出药物有效,但药物与教育、行为上的指导相结合更为有效。

  5、推拿治疗

  通过中医的小儿推拿,帮助宝宝缓解刺激和过敏,镇静宝宝情绪,推拿一段时间后,以达到治疗效果。目前比较著名的小儿推拿诊所有上海的康尧小儿推拿,青岛的青岛小儿推拿。

  五、预防保健

  小儿多动症应该如何预防?

  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儿童多动的预后是较乐观的。但如不治疗,多动症儿童到成人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符合DSM-Ⅲ-R轴Ⅰ上的诊断。主要有四大类。①多动症的残留症状②反社会的人格障碍,③酒精依赖,④癔病焦虑症和一些类精神分裂症。很多有人格障碍的成人有儿童多动症史,有难以控制的冲动行为障碍忍受应激的阈值低,情绪不稳和长期的不满的情绪。追踪未经治疗或很少治疗的多动症儿童给我们提供了多动症儿童的一个自然病程。有人报告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儿童,随年龄增大无目的的性的过度活动水平降低但有20%的人在青春期有犯罪行为、物质滥用、学业低下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仍然存在。

  6-14 岁是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行、思想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也应积极的做好儿童多动症的预防措施,临床常用的预防方法如下:

  1、避免轻微脑组织损害:因为有些多动症患儿是因为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失调所导致的,因此在做好儿童多动症的预防工作时,要避免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早产、过期产、脑缺氧、剖腹产等所引起的感染以及外伤等。

  2、避免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

  3、心理因素:因为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间,家庭关系不和睦,易导致抽动或多动等行为异常的现象。

  4、避免微量元素的缺乏,环境污染或中毒等。

  5、应密切注意对食物产生变态反应(尤其食物中所含添加剂,人造色素,调味品,防腐剂)。

  做好儿童多动症的预防工作,对所有儿童的健康发育来说至关重要,建议广大家长能够对此予以重视,积极做好预防。

  多动症专题:  

TAGS:
分享到:

杭州新闻网所有 版权所有(C)1999-2025 jiankang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403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06003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粤)字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6152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招租QQ:806663339   广告招租电话:18795957243